工程質量熱點事件對混凝土產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啟示

作者:孫繼成 · 2010-04-13 00:00 留言

  2008年汶川大地震僅僅過去一年,建筑大量倒塌及工程質量抗震設防的不合格與自然災害的PK,關于誰是這場大地震損失慘重的罪魁禍首的討論仍在耳邊回響,杭州地鐵的坍塌也給人們心中造成的不小的陰影。

  09年好像也不平靜,僅最近幾個月,大型的工程質量事故就頻頻發(fā)生,首先是湖南省株洲市市區(qū)紅旗路一高架橋發(fā)生坍塌事故,造成6人死亡。隨后黑龍江鐵力公路橋坍塌事故也造成了數人死亡。然而這些事故中最熱門的莫過于上?!吧徎ê优暇霸贰痹诮欠康臋M空臥倒。有網友在網上調侃,罪魁禍首是一小撮不明真相的混凝土在作怪。當然最后專家分析的原因是樓房兩側壓力差造成倒塌,與混凝土質量無關,不然混凝土又要背這個黑鍋了。然而調侃歸調侃,但作為從事混凝土生產或技術的工程師,我們在觀察這個事件的同時,會不會也捫心自問,我們生產的混凝土能保證在今后不出現質量事故嗎?

  雖然與上面大型的工程質量事故相比,混凝土企業(yè)遇到的質量事故影響力還沒那么大,但事故發(fā)生的頻率卻也非常的高。著名的裂縫控制專家王鐵夢曾經在某次會議上曾經形象地說過在中國從南到北,都能聽到一片混凝土開裂的聲音。當然聽到開裂的不僅僅是王教授,現在忙于裂縫防治修補業(yè)的專家和從業(yè)人員也都能聽到這個聲音。不久將來也許就會派生出裂縫防治的這個產業(yè),畢竟現在就已經成為熱門,并已有了專業(yè)從事這方面的公司。

  一、激烈的市場競爭迫使企業(yè)使用低質量的原材料

  產品質量就是企業(yè)的生命,這個問題誰都能理解。然而現實競爭中對于材料價格的競爭尤為激烈,在制造過程中必須嚴格控制成本。同時由于各地混凝土企業(yè)數量的增多,原材料用量的加大,致使一些地方原材料出現緊缺現象,不得不使用低質量的原材料。

  因此作為材料技術人員,有時又不容得我們去思考,企業(yè)利益與社會效益的不統(tǒng)一很難讓從事混凝土生產和施工的技術人員去追求完美的質量,畢竟還捧著別人給的飯碗。其實領導層也早就察覺,早在2005年,建設部副總工程師孫克放就直陳中國房地產存在的兩大弊端,其中之一就是質量太差。由于開發(fā)商的短視,往往忽略以高質量的材料建蓋樓盤,購房者最終要為劣質樓房的維護花費更高成本,造成嚴重浪費。現在看來,為劣質樓房買單的不僅僅是老百姓,也帶上了開發(fā)商本人,最終也許還會帶上政府。

  本人曾經多次聽到混凝土企業(yè)技術負責人說過,現在的混凝土質量令他們自己都很擔心,但為了企業(yè)和自己生存,有時也不得不去違背自己的良心?;炷恋膬r格一降再降,利潤幾乎為零,但為了養(yǎng)活企業(yè),不得不讓混凝土的質量的底限上徘徊。具體的表現就是混凝土強度富裕系數越來越小,更別說提高材料耐久性了。這樣的情形,讓從事技術的人員也備受煎熬,經常擔心受怕出現重大質量事故。然而價格完全受市場控制的混凝土讓他們無法擺脫這個困境。

  但所有的這些并不能成為混凝土產品質量低劣的原因,也不能作為技術人員開脫責任事故的借口。產品的成本可以從多方面進行控制,一味降低產品性能實現的成本降低方法有可能會得不償失,因小失大了。

  二、建筑質量并沒有完全實行終身負責制

  經常聽人說,目前“非豆腐渣工程”成了建筑奢侈品,這句話雖然很夸張,但也充分表明了目前建筑質量的確讓人憂心。這里面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建造“豆腐渣工程”的當事領導,只要在任時沒有發(fā)生重大質量問題,卸任,或者崗位調動后才出現了質量問題,原來的領導基本上不會、不用承擔質量責任,因此被追究紀律處分,或者法律責任的,那就更少了。正是有了“調動”、“升遷”、“退休”等的免責金字招牌,有些領導才肆無忌憚,大鉆空子,權錢交易,“豆腐渣工程”想得到根本杜絕,因此也非常難。

  筆者想到歷史上有名的“物勒工名”制度。所謂“物勒工名”是一種春秋時期開始出現的制度,指器物的制造者要把自己的名字刻在上面,以方便管理者檢驗產品質量。對此,我國《唐律疏議》中明文記載,“物勒工名,以考其誠,功有不當,必行其罪”。盡管無法考證當時管理的細節(jié),但是從秦國對失職的嚴厲懲罰中,公眾可以看到秦國令行禁止,以法治國造就了一個高度制度化的國家。

  在如何有效避免“不負責”政策出臺方面,我們不妨借鑒先人的“物勒工名”制度。具體來講,就是實行政策制定問責制。像器物的制造者刻上自己的名字一樣,政策的制定者也要對自己政策“品質”負責,凡出現“質量”不合格的政策,一律拿政策制定人試問,最終實現讓政策制定者而不是老百姓為“不負責任”的政策埋單。

  在建筑工程上,需要建立一種嚴謹可續(xù)的終身追究制,質量和責任人掛鉤,而不是和崗位掛鉤,就能創(chuàng)造出良好的工程效應。國家發(fā)改委在2008年9月份時刊發(fā)文件表示準備推出對全國政府投資項目實施“終身負責制”?!敖窈蠓彩钦顿Y的項目,一旦出了問題,不管最初負責的官員是升遷了還是退休了,都要為其承擔法律責任?!?俗話說“建筑質量,百年大計”。百年大計,焉可兒戲!“終身負責制”不僅對領導是場考驗,對質量也是一種考驗。然而目前真正將這個文件納入法規(guī)的地區(qū)還很少,推行的阻力還較大,但也讓人看到了希望。

  建筑工程的質量終身責任制,也涵蓋了對建筑材料的質量責任終身制,因為建筑材料是工程建設的基礎,是質量因素的保證。而預拌混凝土則是建筑物使用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材料之一,也是保障工程質量最重要手段之一。它的實施對建筑質量的要求加大,也就是在混凝土的質量上將要更加嚴格。

  預拌混凝土之所以被國家大力推廣就是因為它對建筑質量的保障起到巨大的作用,就最近上海倒樓事件來說,樓房倒而不散的原因是其建筑結構穩(wěn)固,混凝土澆灌使其堅固所致。一棟十三層樓都能倒而不散,如果汶川地震中校舍用的是合格的混凝土,沒有使用現場攪拌的混凝土來建造,我想就算地震再強也不會瞬間崩塌,死傷慘重了。[Page]

  三、材料與施工的分離造成技術的連貫性不足

  由于目前材料供應商大多與建筑施工方是分離的,在工程的建設過程中有著不同的分工,容易產生施工的一方對材料了解不透,而材料供應商雖然對自己生產的材料屬性很熟悉,但對材料的施工又無法參與。對于其它的已經制成成品的建筑材料如門窗、玻璃之類的還沒有太多影響,但對于目前建筑上用量最多的預拌混凝土來說,施工對它的最終性能影響是非常大的。預拌混凝土作為半成品,它的最終形態(tài)與出售時的形態(tài)完全不同,在生產到應用過程中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的失誤都有可能對整個建筑工程質量產生較大的影響。另外隨著混凝土生產技術的提高,目前的預拌混凝土性能與早期的現場攪拌的混凝土性能有著較大的差別。然而目前在很多地區(qū),仍然對預拌混凝土的特殊性認識不足,僅憑以往現場攪拌混凝土的施工經驗和對預拌混凝土技術的輕視進行施工和養(yǎng)護,因而也發(fā)生了大量的質量事故。一旦發(fā)生質量事故,事故責任的劃分也比較困難,有時很難說是材料還是施工的問題,這樣不利于事故經驗的總結,也對商品混凝土的推廣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產生不良影響。

  我國現行建筑工程公司一攬子承土建工程的體制,阻礙了商品混凝土的推廣。如能將混凝土施工作業(yè)從建筑工程公司中分離出來,歸屬商品混凝土企業(yè)或單獨組建混凝土作業(yè)公司,有利于商品混凝土行業(yè)發(fā)展,同時有利于混凝土結構工程的質量保證。

  生產和施工一體化后有利于落實質量責任,今后的預拌混凝土企業(yè)如同大型的預制混凝土構件生產廠一樣,就會減少更多的質量事故。因為混凝土結構構件的質量既取決于混凝土拌合物的質量,也取決于混凝土的運輸、泵送、澆搗和養(yǎng)護等環(huán)節(jié)。一體化后,商品混凝土企業(yè)由向用戶即施工方或工程承包商提供混凝土拌合物這種中間產品,變?yōu)樘峁┗炷两Y構構件,用戶只需提出結構構件的混凝土強度等級、耐久性等技術要求,混凝土的拌制、運輸及施工均由商品混凝土企業(yè)完成,避免了相互之間地扯皮和技術紛爭,有利于落實質量責任。

  四、利益的糾葛不清

  目前很多工程的原材料采購權分工不是很清晰,我們也經常聽到材料銷售人員經常提到的幾個詞,如“甲供”、“甲控”等,“甲供”可以理解為“甲方”也就是投資方來供應原材料;而“甲控”則是“甲方”來控制材料的成本和質量。當然,材料的采購權不僅僅掌握在“甲方”手中,很多時候,施工方、設計單位、監(jiān)理有時也能對材料的采購把握著一定的權利。因此,對于商品混凝土企業(yè)來說,有時很多材料的選擇權并不在自己手中,需要顧及到多方的利益。這樣容易產生的弊端一方面是很難根據混凝土的性能自主選擇合適的原材料,另一方面則是無需使用某種材料即能實現的性能而不得不摻加,造成材料的多余、資源的浪費。

  前些時間在深圳曾經就出了“假膨脹劑事件”,為什么沒有膨脹性能的“膨脹劑”一直在使用,說到底還是和一些單位、部門或個人的利益相關。不可否認,大多數工程承包方也是從控制材料價格和材料質量的角度出發(fā)來把握材料的采購權限的。對混凝土企業(yè)來說,這點頗有點越權的感覺,畢竟出售的是商品混凝土,而不是生產所用原材料。商品混凝土的質量與它的配合比、拌合物密實程度和整個生產工藝有著很大的關系,如僅僅從控制生產所用原材料出發(fā),就舍本逐末,撿了芝麻,丟了西瓜了。

  五、對質量事故的輕視和缺少經驗的總結

  混凝土企業(yè)管理者的前身大多從一些建筑公司中脫身出來的,由于建筑施工的特點,也容易使混凝土企業(yè)形成粗放式的管理模式。他們往往不注小節(jié),對一些處于萌芽狀態(tài)或已出現的微型質量事故不太重視,總認之為小概率事件。殊不知小概率事件一旦發(fā)生,影響力卻非常大,就如同前面談到的上海樓房倒塌事件一樣。這方面的例子也很多,也許在質量事故的前期僅僅是某些獨立的現象如混凝土凝結時間異常、強度偏低、不正常膨脹等,如當時果斷的進行處理,也許就不會出現后面等建筑施工完全后發(fā)現有質量問題再去拆除。這之間的成本支出會超過之前的幾百上千倍甚至足以導致企業(yè)破產的可能。

  質量管理應由事后質量檢驗把關控制轉變?yōu)椤邦A防式”的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質量管理如同醫(yī)生看病,治標不能忘治本,許多企業(yè)雖然高懸著“質量是企業(yè)的生命”的標語,而現實中存在“頭疼醫(yī)頭、腳疼醫(yī)腳”的“重結果輕過程”質量管理誤區(qū)。為了徹底走出“事后控制”的誤區(qū),提高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的執(zhí)行力,企業(yè)必須在質量管理中推行了全面質量管理模式,層層把關,人人負責,才能使質量控制在每一個產生的源頭。

  質量問題的處理“由堵向疏”的轉變。由質量問題責任追究和結果考核,向原因分析、持續(xù)推行質量改進的轉變。質量問題的發(fā)生必然有其產生的原因,如果一味追究責任和進行經濟處罰,會導致隱瞞小問題,最終集結成大質量事故,為此倡導提出問題,商討改進和預防措施,避免同樣的問題重復發(fā)生。同時企業(yè)也可對那些長時間沒有出過質量事故的技術人員予以重獎,而不是花巨資在事故出現后邀請專家進行診斷和處理。

  六、傳統(tǒng)思維的束縛仍在影響著商品混凝土的生產和使用

  這方面的問題討論的比較多,在此就不多加探討。但在此仍希望無論是政府主管部門還是建筑施工過程中牽涉的各個管理部門和上下游企業(yè)對混凝土企業(yè)能從更專業(yè)和有效的角度考慮這個行業(yè)。

  七、前景展望

  商品混凝土產業(yè)是從建筑施工行業(yè)派生出來的新興產業(yè),目前商品混凝土產業(yè)無論是數量還是普及程度都已經達到了一個較高的程度,但作為獨立的產業(yè),它有著企業(yè)規(guī)模小、抵抗風險能力低的特點,因此商品混凝土產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主要還是需要通過自身的規(guī)范管理,才能進一步發(fā)展壯大。通過從國內建筑市場看,雖然我國近幾年來建設量和投資增長很快,但是我國基礎工程大規(guī)模興建時期比發(fā)達國家推遲了30年,因此孫偉院士曾在報告中支出我國的大規(guī)?;A建設高潮必將持續(xù)20~30年。由此,對于商品混凝土產業(yè)來說,國內市場的消費,還是有很大的發(fā)展?jié)摿Φ?。同時,隨著現代化進程的發(fā)展,對于我國的廣大農村地開發(fā),商品混凝土產業(yè)也存在很廣闊的發(fā)展機會,有著很好的前景。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

監(jiān)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水泥網立場。聯系電話:0571-85871513,郵箱:news@ccement.com。

最新評論

網友留言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水泥網立場

暫無評論

發(fā)表評論

閱讀榜

2024-12-23 20:3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