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春秋吐芳華——記我國預應力混凝土結構研究先驅車惠民
一位博士生曾在自己的博士論文后記中這樣寫道:“先生溫文善良、嚴謹治學風范使學生受益匪淺,淡泊明志、寧靜致遠,雖居陋室,也自得于‘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更使學生懂得,高度永遠是一個變量,而快樂只是跋涉過程的非線性函數,人要想微笑著前行,苦難一定要鑄入骨髓?!币源酥戮唇虒Р⒓钭约呵靶械膶煛覈缙跇蛄杭敖Y構工程的專家、資深教授車惠民先生。
從教50余年,車惠民教授為國家培養(yǎng)了大批專門人才,長期從事橋梁及結構工程的研究。從50年代起,便從事預應力混凝土結構方面的科學研究,是我國預應力混凝土結構研究的先驅之一。主持完成了我國第一座部分預應力混凝土鐵路橋梁工程(深圳鐵路高架橋)應用的科學研究工作,系統地開展了混凝土結構抗剪性能、預應力混凝土箱梁的復合受力性能、既有混凝土結構承載能力和耐久性評估、預應力鋼—混凝土組合結構行為和橋梁結構體系等研究,為我國的混凝土橋梁及結構工程事業(yè)做出了突出貢獻。
開啟先行的大門
1922年4月3日,車惠民出生于江西省金溪縣滸灣鎮(zhèn)黃坊村。他自幼隨祖母張仙蓉生活,在做人和處事方面,多得老人教育。她常常給少年時的車惠民講述鄉(xiāng)人成敗的故事,對其影響極大。她也教車惠民認字、珠算,教導他勤奮節(jié)儉、不染惡習、待人誠實這些最樸素的人生道理。每當車惠民回憶往事,無不感念老人教育之功,令他終身難忘。
車惠民小時候在黃坊村舉林小學讀書,直到1935年,他考入江西省撫州市省立臨川中心小學念高小。1937年畢業(yè)后,赴省城南昌考中學,被江西省立南昌第一中學錄取。少年時期的車惠民,正值我國社會環(huán)境內外交困的時期,多數地區(qū)的老百姓生活上無法安定。中學報到后,初中一年級即遷奉新,一年后遷崇仁,一年后再遷廣昌驛前,高中時學校又遷廣昌赤水(原名白水)鎮(zhèn)。中學6年搬了4個地方,且都是小縣城和偏僻村鎮(zhèn),往返大都是步行或者坐竹排,偶爾也能搭上一段汽車。生活雖然非常艱苦,但同學們都認真學習,老師雖然清貧,也都認真教書。從那時起,車惠民意識到,國難當頭,只有發(fā)奮圖強,走科學救國之路。1942年夏,日軍突然進犯贛東,他的絕大多數同學和家鄉(xiāng)失去了聯系,經濟來源被切斷了。當時的校長吳自強先生提出:艱苦奮斗,有飯大家吃!于是,組織同學們上山砍柴,食堂開始定量供應糧食,就此渡過了難關。這是一段令車惠民永生難忘的經歷。
1943年高中畢業(yè)后,車惠民被學校保送到交通大學貴州分校(西南交通大學前稱)土木工程系學習。在貴州學習一年半后,隨學校搬遷到四川省璧山縣丁家坳鎮(zhèn)繼續(xù)學習。1946年暑期,隨學校大隊經四川、陜西、河南、江蘇各省,在上海搭開灤煤船至秦皇島,再乘火車到唐山。1947年畢業(yè)時,車惠民取得了唐山工學院學士學位。可以說,大學四年的時光,他是在學習、逃難、搬遷的艱苦環(huán)境中渡過的,甚至直到大四回到唐山才用上電燈。雖然生活艱苦、學習緊張,但師生們的精神狀態(tài)卻很好,自此也使車惠民養(yǎng)成了艱苦樸實、努力向上、不圖虛名的作風。
大學畢業(yè)以后,車惠民被分配到南京市工務局結構股從事橋梁和房屋建筑方面的工作,后又在中學任教數理方面的課程兩年。自1951年回母校任教以來,車惠民長期從事混凝土結構和橋梁工程的教學和科學研究工作。歷任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等職務,曾任西南交通大學結構工程研究所橋梁研究室主任。除講授有關課程和指導課程設計、畢業(yè)設計、生產實習以及畢業(yè)實習各教學環(huán)節(jié)外,他曾帶領橋梁1958屆學生參加通古、唐承等鐵路的勘測設計工作,帶領橋梁1959屆學生10余人參加長江三大橋的初步設計工作。并曾下放到農村種菜半年?!拔母铩焙笃?,還參加過現場教學數次。1972年,他參加了鐵路橋梁設計規(guī)范的修訂工作,參與編寫其中有關預應力部分的條文和解釋。1984年1月,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為博土生指導教師;1989年,被評為“全國優(yōu)秀教師”;1990年,榮獲“從事高??萍脊ぷ魉氖辍睒s譽證書;1992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理論結合實踐
在車教授的教學生涯中,他還曾兼任過《土木工程學報》和《西南交通大學學報》編委,鐵道工程、橋梁專業(yè)教材編委會委員,部分預應力混凝土委員會委員,《部分預應力混凝土結構設計建議》編委,《中國土木建筑百科辭典》橋梁工程卷編委,九三學社四川省委直屬西南交通大學支社主任委員等職。對預應力混凝土結構的研究發(fā)展付出諸多實踐,形成的理論對于許多相關規(guī)范的編寫提供了可借鑒的資料。
文化大革命過后,學校得以積極開展教學和科研工作,萬象更新。1981年開始,車教授主持預應力混凝土梁抗剪強度的試驗研究工作。當時,試驗梁在成都鐵二局103廠加工,運到峨眉試驗,條件比較困難。但在他的領導下,課題組團結合作、積極努力,很好地完成了任務。為了便于在校內自行制造預應力混凝土構件,在他的努力和倡導下,1983年,在峨眉西南交通大學工程結構試驗室(現為結構工程試驗中心)成立了構件制造車間,由他聘請并親自陪同成都鐵二局103廠的技術人員到校傳授預應力施工技術,為日后學校的預應力混凝土結構制造奠定了基礎。
1977年至1978年,車教授曾參加鐵二院和鐵二局等單位組織的茅嶺江預應力混凝土連續(xù)梁的設計研究工作,后因設計施工單位改變,未能實現。1985年,他主持深圳市內高架橋鐵路部分預應力混凝土板梁模型的疲勞試驗研究工作。部分預應力混凝土梁當時是一項新技術,突破了傳統的“全”預應力混凝土設計理論,得以在廣闊的范圍內,根據需要選擇合理的預應力度,來滿足工程結構的需要。他所主持的研究項目,是根據深圳市鐵路高架橋工程需求,最大限度地降低梁的高度,以爭取立交道口的最大凈空。該橋在我國鐵路橋梁建設中,首次采用部分預應力混凝土梁。他對部分預應力混凝土簡支梁和連續(xù)梁進行了試驗研究,驗證了其設計的可靠性,為部分預應力混凝土在鐵路梁建設中的推廣應用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1988年5月,項目研究成果通過鑒定,論文《部分預應力混凝土板梁的疲勞試驗》獲得了1987年中國鐵道學會優(yōu)秀論文獎?!按罂缍炔糠诸A應力混凝土(PPC)鐵路連續(xù)梁的研究”課題成果于1999年獲得鐵道部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現代預應力鋼筋混凝土結構體系與計算理論及應用”課題成果于2000年獲得教育部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他根據多年教學和科研實踐的經驗,與教研室其他教授合編的《鐵路鋼筋混凝土橋》(上、下冊),獲得了鐵道部1983年優(yōu)秀教材一等獎和1987年全國高等學校優(yōu)秀教材獎。
從教多年,車教授一直潛心從教,兢兢業(yè)業(yè),在那個知識匱乏的年代,耐心敬業(yè)地培育了一批又一批認真求學的年輕人。在學校積極展開招收研究生的工作后,大大增強了科學研究的力量。車惠民結合研究生的培養(yǎng),主持了多項國家教委博士學科點科研基金、省部級科研項目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有關預應力混凝土結構和橋梁工程方面的課題,同時講授、指導研究生學習有關混凝土結構理論方面的課程。
在抗剪強度方面,他領導課題組和研究生們共同做了44片鋼筋混凝土和部分預應力混凝土梁的抗剪性能試驗,重點研究了移動荷載和重復荷載對其抗剪性能的影響,指導研究生完成了6篇學位論文。1986年,又做了21片部分預應力混凝土約束梁的抗剪試驗?;炷亮旱目辜粜阅苁且粋€十分復雜、難度很大的問題,國際上也沒有圓滿解決。在他領導下完成的抗剪性能研究課題中,根據18片在移動荷載作用下部分預應力混凝土T梁的抗剪試驗,提出了考慮初始斜裂縫影響的抗剪強度計算公式;根據部分預應力混凝土T梁的疲勞抗剪性能試驗,提出了適用于RC、PPC梁基于可靠性的斜截面疲勞強度和疲勞抗裂的驗算方法;在國內首次進行了部分預應力混凝土約束梁的抗剪試驗,提出了PPC箱形約束梁的抗剪強度和抗裂性的計算公式。項目成果于1992年通過鐵道部鑒定,鑒定委員會評價為“課題研究成果總體上屬于國內領先,達到國際水平”。其中,移動荷載對RC、PPC梁抗剪強度的影響試驗研究,PPC約束箱梁及具有彎筋的PPCT梁在疲勞荷載作用下抗剪性能的試驗研究,“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父親般的恩師
俗話說,往事如煙、隨風散去,可是每當學生憶及恩師的點滴,已成樹木扎于心底,并庇佑后輩。眾弟子們對導師記憶深刻的,不僅僅是知識的賦予,亦有言傳身教的為人處世之道。同學們經常稱他為“父親般的恩師”。淡泊名利、專注學問、嚴謹認真、簡單生活,這些特質都是老師給學生最好的教育,銘記、感恩并傳承。
學生們說起導師的時候,形容道:“交大培養(yǎng)的人最大的優(yōu)點是老實,最大的缺點也是太老實,車老師就是老實一輩子的人?!泵看蔚嚼蠋熚伨尤グ菰L,見他總是穿著整潔的鐵路制服,偶爾制服上還打著補丁,微笑著打開房門,安靜地坐在椅子上,周邊堆滿書,聽著學生的學業(yè)匯報,中間幾乎不打斷,直到學生敘述完畢,才會做些指點。
車惠民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工程教育家和老一輩科學家,對事業(yè)孜孜以求,學術造詣深厚,他的勤奮好學,給其學生留下了深刻印象。每次學生們登門求教,他都在伏案工作,案頭擺放著最新的專業(yè)書籍或專業(yè)科技文獻。對學生的疑問耐心解釋、循循善誘,使學生滿意而歸。他對自己指導的學生是這樣,對其他教授指導的學生亦如此。學生們說,車教授為人謙和、平易近人,在他面前沒有拘謹,學術問題可以毫無保留地與他討論。
車教授學風嚴謹,教學科研工作十分認真。在他指導1981級的兩名碩士生時,為了強化研究生的專業(yè)知識,專門為他們兩人開設了橋梁工程的專業(yè)課。有一次,一位研究生中途有事不能出席聽課,他仍然堅持給留下的另一位研究生講課。他的為人、風范,受到學生和同事們的交口稱贊。車惠民教授于1993年4月退休,任教期間培養(yǎng)碩士15人,博士14人。退休后,他依舊心系教學、科研事業(yè),關注時事,關心年輕人的心一刻未止,時常鼓勵他的學生們努力工作、多做貢獻。
車教授心中常常牽掛著學生。2013年國慶,學生張俊平與車老師約好前去探望,約定下午3點見面。學生帶著家人在校園溜達,回憶講述著當年讀書時的經歷。走到車老師的住處北園時,一抬頭遠遠地望見老師早已站在陽臺望著學生來的方向。見面后,詢問老師的日常起居,車老師說道:一切都好,因眼睛看東西有點兒吃力,現在每天只看兩份報紙——一份參考消息,一份中國青年報。
告別后,老師又站在陽臺上,一動不動地注視著學生們漸行漸遠的身影。張俊平回憶道,那一刻回頭看到老師站立在陽臺上望著他們走遠,仿佛看到了父親……
2020年3月27日,車惠民教授因病不幸在成都逝世,享年98歲。教書育人楷模 ,大師風范永存!
編輯:劉群
監(jiān)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