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內容與適用范圍本標準規(guī)定了濕法磨制鋁粉膏(以下簡稱鋁粉膏)的技術要求,試驗方法,檢驗規(guī)則,標志、包裝、貯存等。本標準適用于作為加氣混凝土發(fā)氣劑的鋁粉膏。 l產品分類鋁粉膏分為油劑型鋁粉膏和水劑型鋁粉膏兩類,其代號有GLY-75和CLS-70、 GLS-65。 3技術要求加氣混凝土用鋁粉膏應符合下表規(guī)定的技術要求:品種代號固體分固體分中細度:0.075mm發(fā)氣率,%水分散性%活性鋁%篩篩余,% 4min 16min 30min油劑型鋁粉膏 GLY-75≥75≥90 GLS-70≥70≤3.0≥50≥80≥90無團粒水劑型鋁粉膏 GLS-65≥65≥85 4試驗方法 4.1固體分 4.1.1儀器、設備 a.干燥箱:調溫范圍最高為250℃; b.分析天平:感量lmg; c.干燥器; d.表面皿:直徑110mm; e.玻璃棒。 4.1.2試驗步驟將表面皿和玻璃棒在干燥箱中于105±5℃下干燥,并稱取質量為G1。在其上稱取鋁粉膏試樣5g(G0),然后放在干燥箱中于105±5℃下烘1h,用玻璃棒將試樣搗碎,再繼續(xù)干燥至恒量(間隔2h,連續(xù)兩次稱量之差不大于0.004g),取出放在干燥器內冷卻至室溫,將試樣和表面皿與玻璃棒一起稱量為G2。 4.1.3結果計算和評定固體分按式(1)計算: G1-G0 X1=────×100……………………………… (1) G0式中:X1一一固體分,%; G0——試樣質量,g; G1一一表面皿和玻璃棒的質量,g; G2——烘干后試樣、表面皿和玻璃棒的質量,g。以兩次試驗結果的算術平均值為固體分含量的評定值,計算精確至l%。 4.2活性鋁 4.2.l試劑和溶液 4.2.1.1氫氧化鈉:分析純,30%洛液; 4.2.1.2鹽酸:分析純,1mol/L溶液; 4.2.1.3氯化鈉:分析純; 4.2.1.4甲基橙:0.05%溶液; 4.2.1.5 10%氯化鈉氫氣飽和溶液:稱取40g氯化鈉溶于360mL水中,加1 ̄2滴甲基橙溶液,滴加鹽酸溶液至氯化鈉溶液呈紅色,并以氫氣飽和。 4.2.2儀器 4.2.2.l發(fā)氣量測定裝置,如下圖所示。包括: a.水準瓶; b.氣量管:120mL; c.冷卻管; d.溫度計:50℃分度0.5℃; e.發(fā)氣瓶:200-250mL廣口瓶; f.塑料小皿; g.恒溫水裕 4.2.2.2氣壓計:水銀氣壓表。 4.2.3試驗步驟先稱取塑料小皿的質量,再在塑料小皿中稱取烘干至恒量的試樣0.0500g左右,精確至0.0001g,將塑料小皿放入已加好30mL氫氧化鈉溶液的發(fā)氣瓶中,蓋嚴瓶塞。將發(fā)氣瓶浸入恒溫水浴內,調整發(fā)氣瓶與氣量管內的溫度,使之相同。轉動三通活塞,使發(fā)氣瓶和氣量管均通向大氣,抬高水準瓶,使氣量管管內氯化鈉氫氣飽和溶液充至零點,再轉動三通活塞至發(fā)氣瓶與氣量管相通,降低水準瓶至與發(fā)氣瓶在同一水平線上,待氣量管內氯化鈉氫氣飽和溶液面降至一定位置不再下降時,說明整個反應系統(tǒng)無漏氣現(xiàn)象。此時搖動發(fā)氣瓶,使發(fā)氣瓶內塑料小皿中的試樣傾人氫氧化鈉溶液中,使其反應。待反應完成后,再將發(fā)氣瓶放人溫度為20±2℃的恒溫水浴內,調節(jié)氣量管與發(fā)氣瓶溫度相同。移動水準瓶,使其液面與氣量管內液面相平,讀取氣量管內氫氣的體積數(shù)V、試驗時的大氣壓力P、反應系統(tǒng)的溫度t及其飽和蒸氣壓P1。 4.2.4結果計算和評定 (P-P1)×V×0.00000216 X2=───────────×100……………………(2) (273+t)×G式中:X2──活性鋁含量,%; P──測定時的大氣壓力,Pa; P1──t℃時的飽和蒸氣壓(見附錄A),Pa; 0.00000216──換算系數(shù); V──試樣反應時產生氫氣的體積數(shù),mL; 273──絕對溫度; t──測定時反應系統(tǒng)的溫度,℃; G──試樣質量,g。兩次試驗結果的算術平均值為活性鋁的評定值,計算結果精確至l%。 4.3細廢 4.3.1材料 a.潔凈的自來水; b.l0%的拉開粉溶液或酒精;。 4.3.2儀器、設備 a.試驗篩:篩框有效直徑75mm,高45mm,篩網為方孔邊長0.075mm的銅網; b.分析天平:最大稱量200g,分度值0.lmg; c.干燥箱:調溫范圍最高為250℃; d.干燥器; e.燒杯:100, 200, 1000mL; f.玻璃拐棒。 4.8.3試驗步驟在100mL燒杯中稱取烘干至恒量的鋁粉膏試樣0.5g左右,再將拉開粉溶液倒入盛有試樣的燒杯中,用玻璃拐棒攪拌使試樣脫脂。稱取試驗篩的質量(G1)。試驗篩經拉開粉溶液浸濕后放在200mL燒杯上,把試樣慢慢傾人篩內,并把燒杯中和粘在玻璃拐棒上的試樣洗人篩內,然后將篩底浸入有拉開粉溶液的1000mL燒杯中,用拐棒攪動進行篩析,篩析時篩上的永不能濺出篩外,篩至燒杯中的水無鋁粉顆粒為止。用自來水沖洗拐棒,并使篩上的鋁粉顆粒集中于篩網中部,取出篩子,控干后放進干燥箱,在105±5℃下烘至恒量(間隔2h,連續(xù)兩次稱量之差不超過0.0002g),再移入干燥器內冷卻,稱重(G2)。 4.3.4結果計算和評定鋁粉膏的細度X3(%)按式(3)計算。 G2-G1 X3=────×100……………………………… (3) G式中:G1──試驗篩質量,g; G2─一試驗篩和篩余物質量,g; G──試樣質量,g。兩次試驗結果的算術平均值為鋁粉膏細度的評定值,計算精確至0.1%。 4.4發(fā)氣率 4.4.1試劑 a.氫氧化鈣:分析純; b.10%氯化鈉氫氣飽和溶液。 4.4.2儀器同4.2.2.1。 4.4.3試驗步聚將恒溫水浴和氣量管水溫調至45℃,稱取12g氫氧化鈣放人發(fā)氣瓶,加入50mL450℃的熱水,使其溶解。將盛有烘干至桓量的0.05g左右鋁粉膏試樣的塑料小皿放入發(fā)氣瓶的液面上,加上瓶塞塞緊,不得漏氣。將發(fā)氣瓶浸入桓溫M:內轉動發(fā)氣量測定裝置的三通活塞,使發(fā)氣瓶和氣量管均通向大氣,抬高水推瓶,使氣量管內氯化鈉氫氣飽和溶液充至零點。再轉動三通活塞至發(fā)氣瓶與氣量管相通,降低水準瓶至發(fā)氣瓶在同一水平線上,待氣量管內氯化鈉飽和溶液面降至一定位置不再下降時,說明整個反應系統(tǒng)無漏氣現(xiàn)象。將發(fā)氣瓶從恒溫水浴內拿出。搖動發(fā)氣瓶15s,使鋁粉膏混入堿溶液中,并立即放進恒溫水浴,4min時將水準瓶對準量氣管液面,記下第一次讀數(shù),以后8,12,16,20,24,28,30min時對準一 次量氣管液面,直至兩次讀數(shù)恒定為止,依次記下量氣管液面讀數(shù),即發(fā)氣量。 4.4.4結果計算和評定發(fā)氣率X4(%)按式(4)計算: Vt X4=──×100……………………………… (4) Vz式中:Vt——時間t(min)時的發(fā)氣量,mL; Vz──最終發(fā)氣量,mL。 4.5水分散性 4.5.1儀器、設備 a.燒杯:l50mL; b.分析天平:感量0.1g; c.秒表; d.玻璃棒:直徑6-8mm,長約200mm。 4.5.2試驗步驟稱取1g粉膏放入燒杯中,加入20mL水,用玻璃棒以每秒鐘2轉的速度攪拌,連續(xù)攪拌40s時停止。 4.5.3結果評定將燒杯側轉30 ̄45°觀察溶液中鋁粉膏的分散性,有無明顯的團粒。 5檢驗規(guī)則 5.1檢驗項目產品出廠前須進行固體分、固體分中活性鋁含量、細度、發(fā)氣率和水分散性檢驗,以檢驗各項技術要求是否符合標準的規(guī)定。 5.2批量同一型號的產品,以一次攪拌量為一批(一個編號),每批量不得超過600kg。 5.3抽樣方法每一批鋁粉膏隨機抽取兩桶進行檢驗。用取樣器或取樣小鏟在每一個桶的上、中、下部位取樣,每桶取樣的總重量不得少于100g。將所取樣品混均,用四為法分取試樣。 5.4判定規(guī)則按照本標準進行檢驗,各項技術要求均符合第3章規(guī)定,產品為合格,否則為不合格。 6包裝、貯存 6.1產品合格證每批產品中應附有產品合格證,內容包括: a.生產廠名; b.產品名稱和代號; c.生產日期或生產批號; d.各項技術指標檢驗結果。 6.2包裝 6.2.l鋁粉膏應裝在金屬桶內并密封好,然后裝入堅固的木箱或條筐內。 6.2.2每桶鋁粉膏凈重30至50kg。 6.2.3金屬桶的外面應涂油漆,并注明: a.生產廠名; b.產品名稱或商標; c.產品型號; d.標準代號; e.生產日期或批號; f.毛重和凈重; 8.鮮明標出“防潮”字樣或標記。對油劑型鋁粉膏標出“易燃”字樣或標記。 6.3貯存 a.產品應貯存在干燥、通風的庫房內。 b.應與水、酸、堿、腐蝕品、熱源、火源隔離。 c.自生產日期起,鋁粉膏的已存期限為1年。附錄A不同溫度下的飽和蒸氣壓(補充件)表A1飽和蒸氣壓力表溫度壓力溫度壓力溫度壓力℃ Pa℃ Pa℃ Pa 0 610 12 1405 24 2984 1 657 13 1497 25 3168 2 705 12 1598 26 3361 3 757 15 1705 27 3565 4 813 16 1817 28 3780 5 872 17 1937 28 4005 6 934 18 2064 30 4242 7 1001 19 2197 31 4493 8 1072 20 2337 32 4754 9 1148 21 2486 33 5030 10 1228 22 2644 34 5320 11 1312 23 2809附加說明:本標準由中國建筑材料科學研究院房建材料與混凝土研究所負責起草。本標準主要起草人謝堯生、王能關、夏桂清、游來錄。本標準委托中國建筑材料科學研究院房建材料與混凝土研究所負責解釋。
編輯:
監(jiān)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水泥網立場。聯(lián)系電話:0571-85871513,郵箱: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