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商品混凝土變成豆腐渣

      商品混凝土與傳統(tǒng)的現場攪拌混凝土相比,有噪音小、粉塵污染差和質量高等方面的優(yōu)勢,雖然價格稍貴,但商品混凝土是一種綠色的被提倡的建筑產品,同時政府有關部門提倡使用商品混凝土也是為了杜絕“豆腐渣”工程,加強建筑質量的一種方式,越來越多的生產企業(yè)也看好它的較高的獲利空間和市場前景而擠進這個行業(yè)。發(fā)展到今天,我省的業(yè)內人士則對商品混凝土行業(yè)和市場中暴露出的問題憂心忡忡,事關人們生活生命安全,接下來如何做則需要多方探討了。

      現狀:

      沈陽市場產能過剩

      簡單地說,商品混凝土就是從混凝土廠購買的已經攪拌好的混凝土,用專用運輸車輛運送到建筑工地現場。本來,商品混凝土的出現實現了混凝土生產的專業(yè)化、商品化和社會化。因其對于保證建設工程的質量、加快工程進度、減少環(huán)境污染問題、解決施工擾民和施工現場臟、亂、差問題能起到積極有效的作用,因此,如今商品混凝土在城市建設中被廣泛使用,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以沈陽為例,在1997年就規(guī)定了凡在城區(qū)內建設的框架混凝土工程及人防工程,必須使用商品混凝土,并嚴禁現場攪拌混凝土。從1992年沈陽第一家商品混凝土生產企業(yè)投產至2005年底,共有商品混凝土生產企業(yè)30家(另還有3家正在建設),擁有攪拌站62座,攪拌運輸車輛793臺,泵車178臺。據有關人士透露,沈陽全市目前的混凝土行業(yè)設備年設計生產能力為3000萬立方米,實際生產能力在1500萬立方米以上。2005年全年實際生產混凝土為620萬立方米,設備利用率僅為41%左右,企業(yè)平均年產量不足21萬立方米。

      問題:

      盲目建廠價格混亂

      一些業(yè)內人士告訴記者,前幾年商品混凝土市場獲利空間巨大,雖然這幾年商品混凝土這個行業(yè)獲利少了,但做一立方米商品混凝土仍可獲利近20元,建一棟簡單的居民樓如果需要5000立方米的商品混凝土,算下來光這一項就可賺10萬元,一年下來可獲利百萬元,為此越來越多的人都往這個行業(yè)擠。
  
      “不斷成立的混凝土生產企業(yè),造成重復投資建設,形成資源上的極大浪費。并導致了企業(yè)無序競爭、價格混亂等一系列問題,長此以往十分危險?!笔≌f(xié)委員瞿慶華無不擔憂地說。
  
      瞿慶華介紹,隨著這些年沈陽市城市建設的發(fā)展,商品混凝土的需求快速增長,一些生產企業(yè)為了能爭奪市場份額,不惜代價和手段進行不正當競爭,使商品混凝土的價格一降再降,僅以C30號普通混凝土每立方米平均價為例,1996年是410元,而到了2005年已經下降到260元,降幅已經達到了37%,快跌破成本價了。

      市場競爭引發(fā)質量危機

      瞿慶華表示,有些生產企業(yè)為了擠進市場參與競爭,將產品的價格壓到極點,其產品質量大打折扣,致使工程質量存在巨大隱患。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業(yè)內人士還告訴記者,為了加快施工速度,一些客戶要求生產企業(yè)提供盡快可以強固的商品混凝土即早強混凝土,結果,生產方為了滿足客戶要求拉住客源,在攪拌時采取使用早強水泥、早強劑、加大水泥用量等方式來達到早強的目的。但這種行為是不負責任的短期行為,因為凡是能提高混凝土早期強度的因素,都會影響混凝土后期強度的增長時效,早期的高強度所帶來的后患是商品混凝土結構提早劣化。打個比方,就像本來可以住二十年的樓,結果在第十五年就成危樓了。因此,這么做的結果會極大地影響建筑物的耐久性,出現不可預見的問題,但目前的行業(yè)管理上對此并沒有規(guī)定。
  
      另外,一些生產企業(yè)的攪拌站還存在長時間使用攪拌設備、沒有及時對計量設備進行維修和檢測的問題,一旦其計量系統(tǒng)失準,配置主要原料時不能準確按配比。這樣的混凝土用于工程中,后果是不堪設想的。

      對策:

      把對耐久性的要求寫入合同

      瞿慶華建議承包單位與商品混凝土攪拌站簽訂合同時必須規(guī)范,詳細填寫混凝土技術參數、施工現場條件、現場技術負責人,報監(jiān)理單位審查。必要時,應到攪拌站實地考察,看其生產工藝是否先進和化驗儀器設備是否齊全,生產規(guī)模能否滿足現場施工需要。還應加強對攪拌站的監(jiān)督管理,主要應發(fā)揮監(jiān)理單位的監(jiān)督管理作用。攪拌站屬工程的分包單位,監(jiān)理單位除應審查資質等級,考察其生產能力外,還應在操作過程中對其進行監(jiān)督和管理,看其制度是否落實、管理是否完善、行為是否規(guī)范,以確保工程質量。
  
      瞿慶華還認為,在商品混凝土工程的合同中應有耐久性條款,當前的現實是,快速施工和提前完工與個人所得經濟利益直接有關,而一個工程幾年后如果出現問題,甚至要大修或重建,都未必能找到當初的施工單位和生產廠商負經濟責任。相反,有的工程表現出良好的耐久性,也得不到任何獎勵。這一局面不改變,一些施工單位和生產廠是不愿花費精力進行耐久性預防的研究或采取措施的。因此若能在設計和施工經費中抽取少量費用進行耐久性的預防研究和設立長期耐久性的獎勵基金,是十分必要的。而且還要在行業(yè)法規(guī)的完善上下工夫,以明確檢驗手段和制度,明確監(jiān)督手段和法制力度。